


來源:http://www.wwgg.com.cn/    |   發布時間:2021年04月30日
家譜是中華民族三大歷史文獻之一,還是家族傳承的載體,是中華民族不得缺失的文化傳承。隨著九十年代的戰亂,大量的家譜文獻丟失、遺棄,甚至被燒毀,讓家譜文化受到嚴重的沖擊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自改革開放以來,海外華僑陸續回國尋根,促進了國內家譜文化的再次興起,讓更多人再次聽到了家譜二字,湖南家譜制作也重新燃起了修譜之心。
但光有修譜之心,是不夠的,還需要有強大的耐心和毅力,不怕困難的決心和一定的家譜知識儲備,才能完成修譜這項大工程。
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成員信息和家族名人傳記的書籍,但長沙家譜修訂到底應該怎么排呢?
一、先進行內容搜集
家譜的內容是包括:譜名、譜序、譜例、譜論、恩榮錄、遺像、姓氏起源、家訓、祠堂、五服圖、世系表、家傳、譜系本記、族產、契據文約、墳塋、名跡錄、仕宦記、年譜、藝文著述、字輩譜、領譜字號、續后篇、捐資人名等共計二十四項內容。
一般來說,家譜的前半部分要交代家族的一些起源、修譜的原因,傳承的情況,姓氏的起源,家族的榮光,家族祖先的圖像,家族傳承下來的家訓、祠堂文化等,然后在進行世系表的編排,這是家譜成書后的順序。但家譜內容不一定會搜集全部,所以只需把搜集到的內容進行編撰即可,沒有辦法搜集到資料的內容,可以不出現在的家譜上,盡力而為即可。
二、確定家譜目錄
一般來說,所修家譜都無法把全部內容都編寫在家譜上,這是因為每個階段的家譜都有著自己的時代特點。這就導致現代家譜比較注重內容,而把目錄的作用忽視。其實,家譜是要根據內容來進行資料搜集,這是大方向,在a這個基礎上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家族的一些特有內容:家族的風土人情等,當然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。最常見的方式是要根據自己家族所搜集的資料,整理之后,再確定家譜目錄。
古代是存在先目錄后內容的情況的,但是其真實性就有待考證,因為古代有些時期是存在專門幫助別人編修家譜的梓修的,只需你提供一些家族內容和人名,他們就會根據固定的目錄編修出一部厚厚的家譜,但真實性幾乎全無。
三、分工撰寫
搜集完內容,確定目錄之后,就可以進行編排工作了。一般家譜編修委員會職責劃分得比較明確,人員配置有編委會主任、副主任、主編、副主編、編輯等。可以先進行譜序、凡例、藝文、名人傳、后記的撰寫。
譜序是寫在家譜最前面的內容, 主要講述的是修譜的背景,家族的歷史,修譜的過程,一般來說譜序是可以找知名人物代為寫序的。
凡例就是編修家譜中所制定的修譜規矩。主要介紹的是家譜編修的指導思想,家譜編修的原則,家譜的體載結構,家譜行文規則,和入譜人員要求等內容。
藝文主要記載的是家族古代名人寫下的文章、詩詞、著述等。
名人傳是記載家族中名人光輝事跡的內容。一般要以客觀務實的態度來進行編寫,不可夾雜太多個人崇拜情感。
后記主要是對于本次修譜的總結,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,還有對族人和后世的期望。
四、編排家族世系
家族世系是編排家譜的重中之重,一點也不可馬虎。因為家族世系少則幾百人,多則幾千人,上萬人,所以編輯人員需要有強大的邏輯能力,對家族輩分、稱謂、名詞(嗣子、入贅、孀贅等)有一定的了解。
主編和編輯人員可以先進行世系的整理,選擇好用哪種編排格式和方法,然后再進行世系編排。在進行世系編排之前,可以先對家族成員從一世祖開始整理,再進行分支劃分,每個編修小組負責一個分支,編排完成后進行匯總整理。
五、資料整合
根據目錄的先后順序,把所搜集的資料放到相應的位置,裝訂成冊,就是初排的家譜稿件了。
上一條: 湖南族譜印刷公司就選村志家譜
下一條: 家譜名稱繁多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
掃碼關注
掃碼關注